相聚即是年 新春共团圆——学校领导和留校师生欢庆新春
作者:国际学院
发布日期:2023.01.21
浏览次数:3065
寅去卯来腾祥瑞,玉兔揽春新岁开。2023年1月21日,正值农历除夕,首都医科大学西校园留校师生带着对新一年美好的期盼欢聚一堂,共迎2023年春节的到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晨和国际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兼副院长王艳萍、副院长杨爽,右安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邓东升携成员们、右安门派出所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傅天雷等领导和来宾出席了联欢活动。

学生乐队表演拉开联欢会序幕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晨作新春致辞

右安门街道社区邓东升会长为师生们送上新年祝福
国际学院餐厅里张灯结彩,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学生乐队的精彩表演拉开了新春联欢会的序幕。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张晨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新春致辞。他和师生们重温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党的二十大盛举,祝贺大家不远万里欢聚一堂,祝福师生和来宾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一声声问候传真情,一句句祝福暖人心,社区邓东升会长也对同学们送上了温馨喜庆的节日祝福。

写福字

红红火火做灯笼
联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写新春对联、剪纸窗花手工艺品制作,让国际学生们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铺开红纸,泼墨挥毫,将新春的期望和祝福全部融入笔墨间。不一会儿,一幅幅年味浓、寓意好,充满喜庆、祝福、正能量的春联在他们手中随笔而出。在剪纸的活动台上,学生们又化身“剪刀手”,一手握剪刀,一手拿红纸,纸随剪落,一开一合,一旋一弯,有模有样地跟着学习剪纸的步骤和技巧。同学们兴致盎然,一派红火的新春氛围扑面而来。

社区艺术工作者给国际学生介绍并赠送快板

师生们和社区志愿服务队合影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院专门邀请了属地右安门街道京义微光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表演。赵惠明和李国荣两位老艺人,用牛骨撒拉机对唱《北京人》,讲述了首都北京的发展变化,妙语连珠层层叠进一气呵成的贯口,赢得满堂喝彩。两位老师非常认真地向学生们介绍手中道具的由来和简单操作,还将快板道具送给答题正确的学生们,让国际学生们实实在在过足了一把“中国瘾”,掀起了现场的又一个小高潮。据介绍,牛骨撒拉机是快板艺术在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演出道具,迄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北京琴书表演
88岁高龄的张伦老先生身体健硕,他带来了北京琴书的著名选段《长寿村》和《怕婆村》。北京琴书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曲艺剧种之一,已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老先生“说似唱,唱似说”,多板式不同节奏的唱调有急有缓,有的学生还跟随节奏哼唱起来,真真正正让大家享受了一场传统文化大餐。

抽取幸运大礼包

2023“兔”飞猛进,前“兔”似锦
联欢活动还设计了游戏环节,抽奖、飞镖、抓娃娃机,同学们流连忘返,温馨热闹的会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张晨副校长、王艳萍副院长、杨爽副院长和邓东升会长分别为同学们抽取幸运大奖,送上了承载着新春祝福的大礼包。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晨和师生们一起包饺子庆团圆

师生齐动手

包馅儿

元宝饺子

团团圆圆
最值得期待的压轴大戏就是大年三十师生一起包饺子了!擀皮、包馅儿、捏褶,同学们兴致勃勃,学得像模像样,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把对新春的祝愿和对生活的希望全部包进了小小的饺子里。大家一边包饺子还一边聊起了吃饺子的习俗,不仅品尝了中国传统美食,还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2023春节师生全家欢
新春联欢会是国际学院的特色活动之一,今年寒假有将近200名中外学生留校过春节。学院组织学生欢度新春佳节,通过联欢活动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国际学生在学校领导和学院老师们的陪伴下,体会到家的温暖。
虎岁刚饮祝捷酒,兔年又放报春花。笑语晏晏,我们对旧岁话别;欢歌阵阵,是拥抱未来的序章。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战无不胜的力量,我们新征程再出发!衷心祝福全校师生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新时代再创辉煌!